自东营市利津县的山东邦迪化学制品有限公司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股权也能成为融资的工具,它和同处利津县的山东绿野生物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龙翔实业有限公司三家一起募集了2000万的资金,一举解决了迫在眉睫的资金需求。
这是10月30日发生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的一幕。当天,由省再担保集团牵头,联合再担保体系成员东营瑞银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北京银行(601169,股吧)、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合作筹划的“集合股权贷/债”发行成功,这是省内首只股权类集合融资产品,它通过创造性地整合各方资源,大大拓宽了我省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所谓"集合股权贷/债",是指多家中小企业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通过股权质押反担保模式共同委托一家担保公司为所有企业承担担保责任,依托 其股权质押从银行获得贷款或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发行私募债券。”此次集合股权贷/债发起单位—山东省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安郁杰告诉记者,此次集 合股权贷/债业务,包括一只“集合股权贷”和一只“集合股权债”,共为5家企业融资2800万元,虽然数额不高,却破解了困扰我省多年的股权质押融资难 题,为开辟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开展中小企业融资创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专业人士称,此番山东首只“集合股权贷”发行成功是山东股权融资的破冰之举。据了解,如何把“死股权”变成“活资本”一直是许多企业的期待。据 悉,山东几十万家股份制公司登记注册的股权资本高达数万亿,如果这些沉睡的死资本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流动起来,对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无疑将是莫大(博客,微博)的帮助。
集合股权贷/债只是省再担保集团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众多金融创新措施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2009年9月,为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山东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再担保集团。“当时,再担保是新生事物,全国目前也只有15个省市有,政策和法律支 持都不到位,缺乏成熟的业务产品和运作模式,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全靠自身的摸索实践。”安郁杰表示,就是在这种条件下,省再担保集团作为全省各级各类 担保机构中的龙头企业,牵头搭建起全省的再担保体系平台,整合了全省优秀担保公司和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源,组建起山东担保行业的“联合舰队”,通过针 对中小微企业的持续业务创新,走出了山东特色的再担保事业发展之路。
创新增信模式,专注为中小微企业“雪中送炭”
位于济南的某先进材料科技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核心材料的生产,在全国,具备这种生产能力的企业只有几家。但由于该公司成立时间较短,面临较大的融资困难。为此,省再担保集团通过组织专家论证,由国家开发银行、兴业银行(601166,股吧)为其提供项目贷款,省再担保集团和另外三家再担保体系成员联合为其提供项目贷款担保,帮助该公司成功融资一亿元,一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这笔钱可谓雪中送炭,对提高这一战略性原材料产品的国产化水平意义重大。”该企业负责人至今感慨不已。
作为省字号的龙头担保机构,成立四年来,省再担保集团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增信业务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中小企业融资难很大一个瓶颈就是单个企业信用级别低,要想迅速升到符合规定标准的发行级别是不现实的。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则可以将多个企业捆 绑起来,加上符合要求的担保和信用增进,可以实现直接融资。”安郁杰告诉记者,2010年10月,由省再担保集团承保和增信的“威海市2010年度第一期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在中国银行间 交易商协会正式挂牌,该票据为威海船厂、威海港、蓝星玻璃、山东艺达等4家企业一次性融资5.5亿元,期限3年。此后,该业务持续发力,又先后为“济南市 国资系统中小企业2011年度集合票据”、“潍坊市2011年度第一期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德州市2012年度第一期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博兴县2012年度第一期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四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成功增信,帮助20家企业融资19亿元。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3年10月底,山东省再担保体系成员达到61家,合作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40多家,取得银行授信385亿元,在保业务 余额160亿元,累计担保业务额突破850亿,累计支持各类中小微企业12000余家(次),累计增加地方财政收入120亿元,累计提供就业岗位(机 会)85万个,累计实现GDP1500亿元。在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省再担保集团也实现了对风险的精密管控,省再担保集团连续三年平均代偿率低于0.1%,代偿损失率为0,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